胜利文苑
当前您正在网站首页——首页 > 胜利文苑 > 正文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更新时间:2018-12-09 17:57:56 点击次数:690次 来源:胜利学校 作者:丛琳

在年终岁尾之际,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在下班后去电影院,观看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观看此片后,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地感染着,内心被深深地震撼着……

本片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拉开了帷幕。在战火连天,饥不果腹的年月里,为支援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不得不承认当我看到月芬满怀希望地推开房门却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时,我也为之而落泪。在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换来的却只是一次次地插肩而过,从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穷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过自己丈夫的容貌。战争年代苦涩的爱情,让人铭记以至回味,珍惜当下,且行且珍惜!

为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兰花有序组织部署,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看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让我不禁震撼和感叹的是:山区人民的忠诚、团结、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执着、牺牲、爱党、爱军的精神,让我自愧不如,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

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让我看到了朴实、善良、任劳任怨背后的孝道。

在村里没有壮男参军,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村民们为部队输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她们竭尽所能支援前线,最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她们纷纷赶赴前线,甚至为了让解放军渡河,她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了桥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六姐妹带头毫不迟疑地跳入冰凉的河水中,细瘦的肩膀托起布满木茬的木板,一双双奔跑的脚、一个个杀敌心切的战士从她们的头顶掠过,新娘子抬头看着,镜头也跟随着新娘的目光扫过战士们的腰间,看看那里是否会出现眼熟的手绣荷包……让我不禁想的女人骨子里的坚强,她们奉献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生命!

影片中二儿媳妇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们都到前线去了!不仅喊出了这些家庭的心声,更是刺痛了听者的心。话语虽然简单,却蕴含女人们说不清的脆弱与坚强,它们随着眼泪的缓缓落下交织在一起,与男人们并肩作战,做他们最有力的后盾。

最后,在“满门忠烈”的匾额下,全村人们长跪,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段满门忠烈的悲壮往事,一幅展现沂蒙精神的不朽画卷,淳朴善良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新中国的希望。

从《沂蒙六姐妹》的故事里,我深刻的体会到,老一辈先列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奉献的青春、汗水以及生命,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北大荒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结合自身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为现代化的建设发一份光、一份热。

 

胜利学校 (编辑:admin)
精彩推荐
走进胜利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

网站维护单位:龙采科技